为了不使更多的畜禽产品危机人类的生命健康,必须严把饲料产品的质量,其中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原料质量是产品的前提和基础,搞不好原料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控制就无从谈起,原料质量控制是指原料的自身质量和原料的品种、型号、特性等的选择控制。预混料原料主要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磷酸氢钙、氯化胆碱、载体和稀释剂等。
一、维生素
维生素是饲料添加剂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在饲料生产中,添加维生素的目的并非治疗某种维生素缺乏症,而是作为天然饲料营养的补充,提高动物的抗病应激能力,促进生长以及改善某些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维生素作为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湿度、压力(制粒需要)、氧化、还原、光、热、酸碱度、水分以及微量元素的相互作用、酶、载体和饲料添加剂的存在等。潮湿是影响维生素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与微量元素及氯化胆碱同时使用时,会导致微量元素水合盐中游离水的释放而使维生素降解,以维生素A、维生素D₃的破坏较大,故胆碱、维生素宜制成单一的预混剂,同时在维生素制剂中添加抗氧化剂,可延长促使活性维生素氧化的诱导期,保持维生素在4~8周的贮存期不受太大影响,延长预混料的保质期。在使用维生素时,注意含量和浓度。如:维生素₂,其饲料级浓度为:96%,药品级则为98%,维生素B₁₂的含量有0.1%,还有1%等。选择维生素添加剂预混料原料时,除了要选稳定性好的维生素制剂与剂型外,还应选择生物学价值高,禽畜利用率高的维生素添加剂,根据气候和环境等条件下对维生素添加剂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维生素添加剂。
二、微量元素
动物必需的、在其营养价值中作用最大的微量矿物元素有7种,铁、铜、锌、锰、硒、碘、钴。微量元素等级分饲料级、工业级、试剂级等。由于化学形式、产品类型、规格以及原料细度不同,其生物学利用率差异较大,销售价格也不一样。选用微量元素添加剂时,必须考虑其对动物的生物学效价、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我国一般采用化工生产的各类饲料级微量元素、盐类或氧化物作添加剂,很少采用村的试剂级产品,氧化物类的优点是元素含量高,不易吸湿结块,流动性差,不易加工,但硫酸盐的生物学效价高。以含铜元素的化合物为例,用硫酸铜、 氧化铜、碳酸铜分别对仔猪进行饲料对比试验,其结果是:硫酸铜的铜生物学效价最高,碳酸铜次之。用硫酸盐作饲料添加剂,还可促进动物对蛋氨酸的吸收利用,能发挥抗生素的作用,预防疾病,促进生长。
三、碳酸氢钙
碳酸氢钙在预混料中添加量很大,所以磷酸氢钙产品的质量对预混料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目前,国内生产磷酸氢钙的厂家很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应特别注意产品含氟量不能超标(行业标准为不大于0.18%),氟过量时,会对多种酶有抑制作用,这是由于氟夺取了酶的活性成分而造成的。氟可抑制磷酸化酶,导致体内钙代谢紊乱、钙的吸收和蓄积减慢,使骨骼钙化不良。而且高氟易与钙、锰、镁、铜、铁、锌等阳离子结合,使畜禽体内需要的这些离子酶受到抑制,直接导致脂肪利用率下降、糖代谢紊乱。
四、氯化胆碱
氯化胆碱易溶于水及醇,水溶液呈碱性,极易吸潮,胆碱在饲料中添加量往往很高。在复合预混料中(例如,1%预混料)胆碱(50%)的添加可达8%~30%。氯化胆碱对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₃、维生素B族,泛酸等都有破坏作用,有微量元素存在时加剧破坏程度。预混料生产中一般选用干粉的氯化胆碱,其稳定性很好,选择氯化胆碱时应慎重。
虽然矿物质微量元素只占配合饲料的0.1%左右,但它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水
平,促进畜禽的发育成长。据有关资料介绍,添加优质的矿物添加剂,可使畜禽的生产能力提高10%~12%,减少饲料消耗8%~10%,从而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效益。
五、载体、稀释剂、吸附剂
选用合适的载体与稀释剂是保证预混料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使用的载体和稀释剂有沸石、麦饭石、膨润土、凹凸棒土、玉米芯粉、稻壳粉、麸皮等。载体选择时要注意其粒度、密度、吸湿性、流动性、化学性状及表面特性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控制预混料原料的质量,还要使所选的原料不能被有毒物质所污染,进货时必须检查,控制好储存期间的安全质量问题。生产厂家必须排出业务能力强、工作素质高的从业人员,否则,会用更高的价格来换取劣势的产品,从而从中谋取暴利。只有注意了这些方面的问题,预混料原料的质量就能控制好。如果在配以高质量的原来配方、加工工艺以及成品贮存、运输、留样等的质量控制,就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有高质量的畜禽产品,这样,畜禽产品的质量问题就不会再困扰人民的生命健康了。